南京大学校歌是什么时候(南京大学校歌第一句话)
南京大学校歌校歌来历
1、南京大学历史上曾有四首老校歌,它们承载了百年南大的沧桑历程 ,至今回味无穷 。在南高师时期,江谦校长以“诚 ”为核心,强调“民族 、民主、科学”的精神和“诚朴、勤奋 、求实”的态度。今日南大沿用的校歌即源于此 ,由江谦作词,李叔同这位集多位艺术才华于一身的音乐家谱曲。
2、南高师时期,江谦校长以“诚 ”字为校训 ,希望全校师生为人、为学都要以诚为本,并在此基础上确立的校风是“民族 、民主、科学的精神,诚朴、勤奋、求实的态度” 。今日南大的校歌沿用的正是南高师的校歌。当时的校歌由江谦作词,由集戏剧家 、文学家、音乐家、书画家于一身的奇才李叔同作曲。
3 、南京大学在1949年以前 ,曾拥有四首风格各异但充满磅礴气势的校歌,它们分别是江谦校长作词、李叔同大师谱曲的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歌,汪东教授作词、程懋筠作曲的中央大学校歌 ,罗家伦校长作词 、唐学咏谱曲的校歌,以及金陵大学时期的校歌 。这些作品记录了南大的诚朴雄伟精神。
4、南京大学的校歌歌词充满了深厚的哲学内涵,它以大哉一诚开篇 ,强调了诚信对于世界的影响力。校歌中的如鼎三足兮,曰知、曰仁 、曰勇,象征着知识、仁爱与勇气这三种美德 ,它们共同构成了大学教育的核心价值,如同鼎的三足支撑起整个学术大厦。
5、校歌的创作背景独具特色,由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首任校长江谦作词 ,音乐界巨匠李叔同谱曲 。江谦的国学底蕴和教育热情,与李叔同的音乐才华相结合,使歌曲古朴而大气,充满力量。李叔同的曲调既浑厚有力 ,又朴素悠扬,与歌词相得益彰,成为了校歌的独特魅力所在。
6 、南京大学历史上最早的校歌 ,即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歌,由现代中国音乐界一代宗师李叔同先生制谱,南高师首任校长江谦先生作词 。这首校歌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历史传承。歌词中 ,“大哉一诚天下动,如鼎三足兮,曰知、曰仁、曰勇” ,表达了南京大学追求真理、仁爱与勇敢的精神。
南京大学校歌的介绍
1 、南京大学的校歌开首“大哉一诚天下动 ”,江谦先生所作,体现了诚心向学的精神 ,诚真勤仁之德,强调“成已成物,尤贵持有恒德” 。陈裕光先生的话语进一步指出,对于学问事业应当以诚心投入 ,人与人之间更应以诚相待。“朴”这一词,蕴含着朴茂、朴真、朴实的意味。
2 、这首校歌由江谦校长作词,李叔同大师谱曲 ,歌词深邃,曲调明快,充分展示了“诚”字校训下的教育理念 。歌词中的“大哉一诚天下动 ” ,表达了南京大学以诚实为立校之本,智慧、仁爱和勇敢作为支撑美德。它既体现了儒家教育的追求,也寄寓了学校希望教育恩泽四方 ,永续发展的愿景。
3、南京大学校歌颂扬了大学精神,歌词中提及了诚 、知、仁、勇四种美德,强调了孔子作为集大成者的地位 。歌词指出 ,这些美德如同鼎之三足,支撑着整个社会的根基。孔子的思想如同圣人汇聚归依的中心,影响着千秋万代。歌词还描绘了南京大学的地理位置,提到大学位于南京城中 ,巍峨的北极阁象征着知识的殿堂。
4 、南京大学校歌四首之一,1915年江谦作词,李叔同作曲《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歌》:大哉一诚天下动 ,如鼎三足兮,曰知、曰仁、曰勇 。千圣会归兮,集成于孔。下开万代旁万方兮 ,一趋兮同。踵海西上兮,江东;巍巍北极兮,金城之中 。天开教泽兮 ,吾道无穷;吾愿无穷兮,如日方暾。2001年定为南大校歌。
5 、南京大学的校歌历史悠久,第一首《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歌》创作于1915年 ,由江谦作词,李叔同作曲,歌词充满哲理,寓意深远 ,表达了对知识、仁爱和勇气的追求,以及对孔子思想的推崇 。歌词中的“大哉一诚天下动,如鼎三足兮 ,曰知、曰仁、曰勇”彰显了学校立德树人的宗旨,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学子。
6 、南京大学校歌歌词 第一段:钟声回荡巍峨学府间,时光印记永恒之端。浩瀚学海凝精英 ,风雨洗礼谱华章 。我们的理想,翱翔在知识的天空,扎根于金陵沃土 ,铸就辉煌篇章。第二段:岁月如歌,青春如梦。砥砺前行求真知,与时俱进展宏图 。求索之路 ,不畏艰难;求索之心,永不止步。
南京大学校歌是什么
南京大学校歌四首之一,1915年江谦作词,李叔同作曲《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歌》:大哉一诚天下动 ,如鼎三足兮,曰知、曰仁、曰勇。千圣会归兮,集成于孔。下开万代旁万方兮 ,一趋兮同 。踵海西上兮,江东;巍巍北极兮,金城之中。天开教泽兮 ,吾道无穷;吾愿无穷兮,如日方暾。2001年定为南大校歌 。
南京大学校歌歌词 第一段:钟声回荡巍峨学府间,时光印记永恒之端。浩瀚学海凝精英 ,风雨洗礼谱华章。我们的理想,翱翔在知识的天空,扎根于金陵沃土 ,铸就辉煌篇章 。第二段:岁月如歌,青春如梦。砥砺前行求真知,与时俱进展宏图。求索之路,不畏艰难;求索之心 ,永不止步 。
吾愿无穷兮,如日方暾。南京大学历史上最早的校歌,为南京大学的校歌。该校歌由现代中国音乐界一代宗师李叔同先生制谱 ,南高师首任校长江谦先生作词 。
南京大学的校歌历史悠久,第一首《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歌》创作于1915年,由江谦作词 ,李叔同作曲,歌词充满哲理,寓意深远 ,表达了对知识 、仁爱和勇气的追求,以及对孔子思想的推崇。歌词中的“大哉一诚天下动,如鼎三足兮 ,曰知、曰仁、曰勇”彰显了学校立德树人的宗旨,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学子。
南京大学的文化传统
南京大学的校徽设计充满历史底蕴,采用盾形风格,传承自中央大学时期。校徽正中以雪松为图案 ,象征南大坚忍不拔的精神 。两侧辟邪神兽(貔貅)则代表南京的文化象征。八字校训“诚朴雄伟,励学敦行 ”不仅简洁易记,而且寓意深刻 ,涵盖了教育 、科学、品格修养等多个方面。
南京大学秉持“以人为本,开拓创新”的校园文化传统,强调内在品德的培养 ,由此形成“诚、朴 、信、仁”的校训 。这四个字不仅体现了南京大学的教育理念和精神风貌,也代表着学校对学生品德发展的期望。具体解释 诚:代表诚实、真诚的品质。
南京大学注重中国文化传统 。典型的表现是崇儒尊孔,校歌里就有“千圣会归兮 ,集成于孔 ”。这个除了南大溯源古远,和处于千余年江南文化中心的南京城中也有关系。“儒雅古典,平和精致;渊默深稳 ,不激不随”讲究言传身教 、代代相承的传统 。越是老的科系,积淀越多,越是如此。
南京大学另一个重要源头金陵大学,将“诚真勤仁”作为校训 ,这个校训与中央大学的传统和校风在本质上有类似之处,都将“诚 ”作为精神内核。金陵大学的校训不仅体现了其对诚信的重视,也为南京大学的学术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。这些校训和校风不仅是南京大学历史的见证 ,更是南大精神的传承。
南京大学校徽外形采用盾形的设计风格,该风格为中央大学时期所流传下来。校徽的左下方及右下方为英文 “NANJING UNIVERSITY”。南大校徽确定了特定色值的紫色为标准色,并将其命名为南大紫 。校徽正中为南京市——雪松 ,寓意南大坚忍不拔的精神。
文化传统 校徽 南京大学校徽外形采用盾形的设计风格,该风格为中央大学时期所流传下来。校徽的左下方及右下方为英文“NANJINGUNIVERSITY” 。校徽正中为南京市树——雪松,寓意南大坚忍不拔的精神。雪松的下方为书图案及“1902 ”字样 ,点明南京大学的建校时间为1902年。
李叔同的音乐贡献
李叔同在学堂乐歌创作方面有较为突出的贡献 。代表作有:《送别》、《西湖》、《春景》、《忆儿时》;合唱曲《春游》(三部合唱) 、《留别》(二部合唱)、《早秋》。
作为音乐领域的多面手,李叔同在乐歌创作、音乐教育以及创办音乐期刊方面贡献卓著。《春游》和《送别》是他的代表作,歌词清雅秀丽 ,作品广泛影响 。其中,《春游》是我国近代最早的一首三部合唱曲。晚年,李叔同出版了《清凉歌集》。
弘一大师李叔同,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巨匠 ,不仅是著名音乐家 、美术教育家,还是书法家和戏剧活动家,更是中国话剧的先驱之一 。从日本留学归来后 ,他先后担任教师与编辑,之后选择剃度出家,法名演音 ,号弘一,晚号晚晴老人,被世人尊称为弘一法师。
弘一大师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、美术教育家、书法家 、戏剧活动家 ,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。从日本留学归国后,担任过教师、编辑之职,后剃度为僧 ,法名演音,号弘一,晚号晚晴老人,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。弘一大师对佛学的贡献 ,主要体现在对律宗的研究与弘扬上 。
李叔同(1880年10月23日-1942年10月13日),又名李息霜、李岸 、李良,谱名文涛 ,幼名成蹊,学名广侯,字息霜 ,别号漱筒。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、美术教育家、书法家 、戏剧活动家,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。
李叔同,又名李息霜、李岸、李良 ,祖籍浙江,客居天津 。他的艺术生涯涉及音乐、书法 、绘画和戏剧等多个领域,堪称多才多艺。在音乐方面 ,他不仅对中国的音乐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,而且对西方音乐的引入和普及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。他的音乐创作和表演,都以其独特风格和深刻内涵著称,对后世影响深远 。
李叔同如何为古诗词配曲?
卷起这片秋色才能找到你的春和夏”“等车的你为什么还参不破这一刹那?别为一首老歌把你的心唱哑”。
年8月 ,在虎跑寺正式削发为僧。初崇奉净土宗,后专修律宗 。31年在泉州温陵养老院圆寂。李叔同工诗词、书画篆刻,音乐以作词配曲为主 ,有《春游》、 《早秋》 、 《送别》等。解放后出版有《李叔同歌曲集》、《寒笳集》、《四化律比丘相表记》等10余种 。
标签: 南京大学校歌是什么时候
相关文章
发表评论